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给一个月的女儿读《量子力学》,让许多父母都咋舌。有些人认为扎克伯格太过于“未雨绸缪”,有些人认为她对女儿的期望值太高,还有人认为这么做毫无意义,这么小的孩子能懂什么!其实,在我看来,扎克伯格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是想给孩子一种“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培养她对知识的求知欲,他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所谓的早教,在我看来并不是要教孩子学习什么理论性知识,也是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学习的意愿。
PISA测试上海学生全球第一的成绩让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到了上海的基础教育均衡化上,但是在光鲜的成绩背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潜在的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教育是相互牵连的,教的是文化知识,学习内容,而育则偏向的是文化内涵、思维情商。皮亚杰把0-2岁的儿童称为感觉运动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是依靠自己的肌肉和感觉来认识世界的,通过动作、语言等来激发孩子的感官认知,这也决定了在这个早期的教育应该是从活动出发的。都说“会玩的孩子有出息”,从正确的儿童观出发,孩子就应该是在玩中学,在学中成长。
在小兜兜还在肚子里的时候,我仍旧坚持上班,不为别的,就是想让他能够在校园的朗朗书声中感受读书的氛围;每天晚上都给他听音乐,讲故事,给予他早期教育的学习氛围。在兜兜几个月的时候,我就买了很多绘本和图画书,放在他的身边让他把玩,让他有意无意地就翻来看看。可能是这样耳濡目染的环境,让兜兜特别容易安静下来,自己就在一边饶有兴趣地"看书"。很多亲戚看到后,都用抱怨的口吻说道:“小兜兜,你好可怜啊!妈妈一天到晚让你看书学习,好惨啊!”每当这时,我总会这样回应:“学习其实是件快乐的事情,看书更是一种享受,也不是惩罚!”我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想让孩子从书本上学习到什么知识,会背诵多少古诗,多么会算算术,而是想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让他感受到获得新鲜事物的乐趣。
在报名早教之前,家里人都是抱着否定的态度,认为孩子还那么小,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所以没有任何必要参加!但是我还是坚持让兜兜参与其中,在加入到爱贝的大家庭后,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设置,让我更确定了我眼中的早教与孩子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的联系。也有很多朋友会问我:“兜兜今天去爱贝上课学到什么知识啦?能教教我们吗?”我想,这肯定不是能够简单的手口相传的。早教活动营造的是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习知识,而更多的是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每次自由活动时间的设定,就是让孩子在和其他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探究和学习的过程。
早期教育为孩子的后阶段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意识的关键阶段。作为家长,作为老师都应该抓住契机,开展各类适合孩子学段的丰富的早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