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会抓握;4个月会翻身;6个月长牙;8个月会爬;1岁学走;2岁如厕……初为人母的我也曾这样照本宣科地关注着孩子的成长,随着二宝的诞生,很快我就发现宝宝的个体差异性竟能如此之大,也自然让我摒弃了这些教条式的养育方式。
都说“大宝照书养,二宝照猪养”,经历之后方才懂得这句话的真谛。每一个宝宝都是不同的,马斯洛需要论中就有谈到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等需求,我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并不匮乏的年代,对我们的这些10后宝宝来说,更应该关注的就是他们的精神需求了,介于宝宝年龄特点,我总是直观的告诉他们——
一、“我爱你”
自从二宝诞生,大宝的醋劲不断,在家总是各种争抢,可出门在外,却很维护妹妹,我知道他只是想要博得我们的关注,我总是告诉哥哥:“妈妈爱你,爸爸也爱你,妹妹来到我们家,是多了一个人爱你哦。”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二、“好的”
2岁以来,大宝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慢慢的也很会提要求,无论他说出什么想法,即使是不切实际的,我在回应他之前总是先加两字“好的”,倾听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想法,我总是先肯定他,感受他的感受,再加上我想说的话。
三、“谢谢”
这也是两个宝宝除爸爸妈妈等称呼外最先学会的一个词。力所能及的事就让宝宝们自己去做,从握着手让妹妹喂哥哥吃饼干,到妹妹一要换尿布,哥哥就急匆匆的跑去拿来,还要提醒妹妹“你不说谢谢的伐!”然后妹妹总是很配合地说“xie”反复...循环...而我们,会心一笑,不多言语。有时哥哥也会向我们邀功,我则配合地表扬他是妈妈的小助手,表扬妹妹有礼貌。
四、“你很勇敢”“你很棒”
从1岁多开始,我们家的哥哥就最爱吃药了,到2岁,打针就完全不哭闹了,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这确实事实。也许“榜样”的标签贴上身了,就摘不下来了吧。每次打针验血之前,我都会先给他预习一下过程,告诉他,“打针会有一点痛,宝宝很勇敢哦,忍一下就好了,如果忍不住,那你也可以哭一下,不疼了就马上不哭好吗?”事实上,两个宝宝都很表现的很棒。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我眼中的早教,没有终点,孩子的成长,即父母的修行,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