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由于祖辈家长较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在实际生活情景中发现了幼儿有口齿不清、口吃、语言发展水平滞后等情况,却不知如何纠正,或是有心想教,却不会教、怕教错的心理;有的依据以往的育儿经验,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只要孩子吃饱睡香身体好就行,觉得孩子大了自然就会说话了,小的时候不用教;还有的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包办代替,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婴幼儿语言的发展。
案例描述:
本次早教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亲近小动物的活动,活动一开始,我们出示了几个小动物的毛绒玩具,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我们尝试着让幼儿跟小动物打招呼,发现有的幼儿很主动,并且父母也会提醒并帮助他们,而有的幼儿并不主动跟小动物打招呼,陪伴着他们的奶奶也没有融入到活动中。经过老师的提醒,希望家长也能带动孩子一起跟小动物打招呼,亲亲抱抱小动物,一些奶奶们这才反应过来。一位幼儿出现了情绪波动,他的奶奶也很不耐烦地说:“你怎么又哭了,再哭我们走了。”说完就看到这位奶奶把孩子抱了起来,安抚他的心情,并且还从包里拿出零食给孩子吃,也没有重视接下来开展的活动。而另一位孩子则坐不住,一直跑出来,他的奶奶也不管,任由他随意走动随意玩旁边的玩具。由父母带过来早教的孩子倒是和小动物们玩的很高兴,父母引导孩子和小动物打招呼,并且学者小猫叫、小兔跳的方法来和孩子互动。我认为几位家长非常积极地参与,孩子们也显露出了她们的语言发展情况。我们提醒家长们早教对于孩子是很重要的,虽然在她们看来是很简单的活动,但是这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很重要,在家里家长们也可以提供一些玩具,通过看看、说说、亲亲、抱抱的方式,家长们要用正确的引导和互动的方式来教育幼儿。
反思与分析:
从活动中可以发现,由父母带的孩子参与活动的情况比较好,效果也显著,而由祖辈家长带来参加早教的孩子积极性不是很高。这也是由于祖辈家长对于早教的概念不是很清晰,并不了解早教对于孩子的意义。据了解,大多数孩子基本上都是由祖辈家长看护的,这些祖辈老人文化程度低,而且没有受过基本培训,多数老人是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带孩子,基本上不懂得应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早期教育,他们多数是以照顾孩子生活为主的保护角色出现在孩子面前的,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健康发育,对孩子的成长阶段的特点不够了解,因此也谈不到有目的的指导和训练。从本次活动中可以看出,由爷爷奶奶带来早教的孩子比例也占了五成左右,其实我认为隔代教育的质量不尽如人意,祖辈家长的家庭教育总体水平明显低于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万万不可缺失,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而绝不能越俎代庖。我们要多鼓励父母抽出时间陪孩子,提供适应家长,特别是祖辈家长需求的早教指导,给予家长科学养育知识、教育建议成为早教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必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