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学堂

0-3岁宝宝的早教应该教玩

发布日期:2022-10-27 09:49:31   来源:朱婧萱家长   点击量:

好奇心与好动性是宝宝的天性,这两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往往会让爸爸妈妈们产生来诸多的顾虑。最简单的例子便是会担心宝宝会因好奇心而乱触摸一些物品,从而产生伤害等。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宝宝总是喜欢乱玩东西,宝宝既然爱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那就应该顺从他们的心理,和他们一起玩,教他们怎么玩。

辨析事物的利弊方面时,由于习惯性的经验主义作祟,往往直视的是对于事物不利的一面,却忽视有利的那一面,更不谈如何扬长避短了。对于宝宝早教中“玩”的看待,更应该往积极的一面去认识它。

一.“玩”是什么?

这里所谓的“玩”并非是我们传统理念中所理解的毫无计划性、毫无目的性、毫无利益性的玩物丧志性的“玩”,恰恰相反的是,我们可以理解为它是有计划性、有目的性、有利益性的“玩”。首先,对于计划性的理解,我们可以解释为在玩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带宝宝出去户外游玩时,要做好景点景观观赏性和景点人文性等方面的工作。这就会引出第二点“玩”的目的性理解,带宝宝出去游玩,景点中的景观能够开阔宝宝的眼界,从中了解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等;景点中的人文性体现在其中的文化,宝宝通过自己多感官的接触,可以更好地汲取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发展需求。那这小结下来,就是我们最后所说的利益性,让宝宝通过“玩”来渐渐产生更多的意识。

二.“玩”什么?

“玩”的种类从广义上来看,可以分为很多种,除去上文中例举到的户外游玩之外,一般在狭义上,我们把玩的对象会简单定性为玩具。但无论玩具的材质是什么、外观怎么样,针对宝宝的玩具我们除了关注它们是否无毒无味外,无外乎就是能否取悦宝宝,引起宝宝的兴趣等。所以,可以把玩的对象就简单解释为,能够引起宝宝好奇心的东西。

三.为什么“玩”?

等孩子正式上学后,常常会听到家长家长会抱怨孩子在学习、生活上存在很多让人头疼的坏习惯,但其实追根溯源,我们或许可以在0到3岁时就能给他们通过“玩”树立好很多好习惯等。

1.“玩”是规则的建立

有规则地玩,是一种学习。比如,在玩玩具时,我们可以教孩子如何玩玩具,怎样通过最佳玩的方式,获得最大的乐趣,这种玩是经验的传授,是今后学习方法的构建。在玩好玩具后,教孩子如何有序地收拾好玩具,这是教孩子渐渐产生自立意识。还有玩的时候给孩子制定好一定的时间,这是对于孩子时间观的初步培养。因而,让孩子可以在玩中建立规则。

2.“玩”是专注力的培养

玩具能够引起宝宝的注意力,所以能够通过宝宝感兴趣的玩具,来简单地培育宝宝的专注力,但这其中尤其要避免的是,不要同时为宝宝提供过多的玩具,从而造成分心。

3.“玩”是和谐关系的建立

通过和宝宝的一起玩,能够增加与宝宝的接触时间,拉近当今“手机族”父母们与宝宝们的情感,从而造就良好的关系。

所以,针对0到3岁的宝宝,在早教过程中,应花大量的时间来教“玩”,通过“玩”,让宝宝能够更好地成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