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学堂

我和宝宝的亲子共读时光

发布日期:2019-10-18 16:07:35   来源:跳跳班 夏喆涵   点击量:

大喆是我们家的二宝,按理来说在教育上应该更有经验了。但是随着他不断的成长,我发现他的语言能力发展明显滞后,姐姐当初1岁多就能投入到我讲的绘本故事中,并能简单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但是大喆到了2岁,跟他一起阅读,完全就不倾听我在讲什么,对绘本上的画面也是选择性地随意翻几下就扔了,他把绘本当成了他的一件玩具而已。这让我非常着急和焦虑,咨询了很多对幼儿早期阅读有所研究的朋友,最后我对自己产生焦虑进行反思和总结,首先从自己开始,纠正自己对亲子阅读态度!亲子阅读不是给孩子灌输知识,是让孩子借助色彩、图像、文字,通过家长的形象的解读来提高孩子语言思维能力。而作为家长如何来指导孩子一起阅读,更需要注重方法。

一、注重“看”的方法

在亲子阅读中,从“看”入手。我们的宝宝都不识字,都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阅读时,挑选他喜欢的绘本——“图”入手。因为孩子们的思维具有跳跃性特点,常常呈现出无秩序化状态,“看”图随意性大。经常看到孩子们面对一幅画时,一会儿看这儿,一会儿看那儿。因此我和宝宝一起看图时,有顺序、方向性,要根据图画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让宝宝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看”。比如:画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等等。       

二、注重“想”的方法

如果只注重宝宝“看”的方法而不引导宝宝“想”,那么“看”所得必然支离破碎,不能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画面。因此,在宝宝“看”的基础上,以“看”所得为依据,启发宝宝去“想”,引导宝宝根据画面内容,通过“想”,“看”清画外的内容。比如,问孩子,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会怎么做的呢?

三、注重“听”的方法

对于孩子来说用“耳”读书,比起用“眼”阅读更为直接。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亲子共读绘本是做的最基础的一件事情,关键是爸爸妈妈要坚持。其次,作为讲述者,不仅在讲故事的时候要有感情带入,有时候还要通过肢体,表情来表达故事的情节,让宝宝直观感受绘本内容。宝宝感兴趣的故事,一定要反复讲,哪怕连续一个月都在讲同一个故事,只要宝宝有兴趣,可以一直反复。而且宝宝天生是个模仿家,有时候当你重复到故事的这个情节时,他会表现出和你跟他讲的时候一样的肢体语言,说明他的阅读兴趣在慢慢被激发了,这是家长最值得骄傲的事。

四、注重“说”的方法

要引导宝宝落落大方地“说”,我们不一定要宝宝把故事“说”的有多完整,我们要让宝宝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特别当一个故事,反复阅读多遍,宝宝对故事有印象的时候,让宝宝说出一些他记得的,能表达的词汇,家长帮助宝宝,把整个故事串联完整。这样宝宝的专注度也会提高,对今后的阅读思维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

五、注重“动”的方法

宝宝都是很好动的,有意识让宝宝参与一些活动。角色扮演是宝宝非常喜欢的活动,在亲子阅读时,利用故事当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模仿,一方面可以提高宝宝参与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宝宝学习语言、学会表达的能力。        

家长在亲子阅读过程中,作为启发者、指导者,合作者,遵循宝宝的学习兴趣、需要和特点,让他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快乐,发展他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