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学堂

宝宝补钙的误区

发布日期:2018-03-14 14:28:17   来源:爱贝早教中心   点击量:

孩子的成长健康是都希望的,谁也不想宝宝的成长发育受到影响,我们都也知道微量元素也是体内不可少的,虽然微量元素含量不多,但是不能缺的,很多的家长都怕孩子缺钙,缺钙也是有的孩子会出现的,因此怎么补钙是家长们都关注的,但也是应该对补钙有正确的认识,一些误区是要避免的,那宝宝补钙的误区有哪些,下面就了解下吧。
  误区一:母奶喂养的宝宝不需要补钙  
众所周知,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营养品,但是也不能说母乳就是完美无瑕的,譬如6个月以内的孩子每天需要摄入300毫克的钙,由于标准的母乳每升含钙量为300毫克,也就是说宝宝每天要吃1升的母乳才够。实际调查表明,我国0~6个月的婴儿平均每天吃的奶量仅为660~880毫升(平均750毫升),全国城市中,没有一个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母乳含钙量的最低标准(300毫克/升)。
   另外,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大力防治,但是我国婴儿佝偻病(缺钙)的患病率还是徘徊在10%~15%之间。纯母奶喂养的宝宝比吃配方奶的孩子缺钙更多见,因为大多数配方奶中的含钙量都远远超过母奶的含钙量。因此,营养学家们建议从宝宝出生后第3周起就要每天补充100毫克的钙剂,以后随着月龄的增大,补钙量还要逐渐增加。
  误区二:宝宝的胃口很好就不需要补钙了
   调查表明我国居民日常的膳食中含钙量较少,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的钙仅为推荐量的41%。因此,即使宝宝的胃口不错,也很难达到规定的补充要求,因此从预防保健的角度出发,对2岁以下的宝宝,都应该适当补充钙剂。
  误区三:多吃蔬菜就不需要补钙了  
蔬菜是从土壤里长出来的,土壤是岩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风化的结果,因此蔬菜的含钙量一般都不少。但是,在蔬菜中还有不少的植酸、草酸和纤维素,它们都会和钙结合成不溶于水的物质,因此蔬菜中钙的利用率很差,甚至为负数(不仅蔬菜所含的钙不被吸收,而且还会妨碍吸收同时吃的其他菜肴中的钙),因此蔬菜并不是良好的钙源。但如果先焯一下(在沸水中稍煮片刻),使植酸、草酸溶于水中,再炒或凉拌,则可以大大提高钙的吸收率。
误区四:骨头汤的补钙效果很好  
骨头中的钙是以羟磷灰石的形式存在的,水溶性很低,作者曾经将骨头放在水中煮了18个小时,测试结果显示,每100毫升骨头汤的含钙量仅有1.0~1.2毫克,而人体每天的需要量则是几百毫克,相差确实很大。如果在骨头汤里加醋,虽然可以增加钙的溶出率,但是同时会将骨骼中的铅也一起溶解出来,对宝宝不利,因此骨头汤并没有明显的补钙效果。
误区五:孩子腹泻时不能补钙  
钙剂对肠黏膜没有刺激,它能与脂肪酸结合使大便变稠、变硬,因此宝宝腹泻时仍然可以补钙。   误区六:钙补得过多会使骨头变硬、变脆   钙是一种相对比较安全的营养素,只要每天的摄入量不超过2000毫克,对人体就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研究也证明,钙吃得过多,大部分将从粪便中排出,不会引起血钙过高,更不会使骨头变硬、变脆。
   上述就是对宝宝补钙的误区有哪些的介绍,现在应该是有了解了吧,对于孩子的健康发育是不能忽视的,微量元素是很重要的,宝宝缺钙是应该补钙的,但是也不能盲目的补钙,希望本文对您有帮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