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宝宝一岁后手部动作渐趋精细,手眼协调能力也基本具备,因此往往会出现撕纸的现象,就像学爬、学走一样,是宝宝成长中正常的学习过程。宝宝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某些事物,从而满足新奇感。当他们发现通过自己小手的动作可以改变纸的形状和发出撕纸声响时,会感到欢乐和惊喜,故而乐此不疲。另外,撕纸可以锻炼宝宝手部的小肌肉,手指的灵活性、手眼的协调能力,以及锻炼宝宝的操作和想象能力,促进脑功能的健全和成熟等好处,因此,根据宝宝这一时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撕面条的活动,以此来锻炼宝宝这方面的能力。
实录:
今天是早教活动日,虽然外面天气有点热,但是宝宝们的热情却很高,进入教室后,我先让孩子们和家长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坐好,然后为孩子们讲解并演示今天的活动内容:用老师提供的报纸先来撕面条,而且要把面条撕的长长的,细细的,然后再把长长的面条撕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做成小雨点,和家长一起玩下雨了的游戏,最后把自己撕下来的纸收拾好,整理干净。说完,孩子们就在家长的陪同下开始了撕纸的游戏。
玩了一会时,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学得快的时候,或者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现不佳时,家长就会很着急,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可是,往往会适得其反。只见,洁洁小手拿着报纸,把报纸揪成一团,只见妈妈着急的说:“哎,这孩子怎么这样的”,然后一把抢过洁洁手中的报纸帮助孩子撕了起来。然后对洁洁说:“像妈妈这样撕成面条”。可是,洁洁看了看妈妈,小手拿着报纸用力一扯,把报纸分成了歪歪斜斜的两半。这时妈妈更急了:“真是个小笨蛋,连这个都不会”。然后,又自己帮洁洁撕了起来。而这时的洁洁已经因为连续的失败而失去了游戏的兴趣。
反思:
案例中洁洁在撕纸的游戏中没有掌握正确的撕纸的方法,而在旁边陪同的妈妈看到自己宝宝的行为,由于着急出现了帮助孩子和替代孩子撕纸的行为,最终导致孩子失去游戏的兴趣,显而易见这位妈妈对于孩子缺乏正确的指导观念,从而在游戏中没有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正确的指导,因此,那天我及时的介入对妈妈进行了指导,并告诉妈妈,对于撕报纸的游戏,洁洁缺乏的是正确的撕的方法,我们家长应该明确的指导孩子撕的时候要大拇指和食指一起帮忙,然后两个小手一前一后用力撕,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让孩子知道明确的方法,才能有活动的兴趣。其次,我还引导家长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创设情境化的游戏氛围,让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下游戏,孩子才会学得更快更好。比如,在撕面条的游戏中让家长和孩子比一比谁撕的面条更细更长,撕好面条给宝宝过生日煮面条吃,以此来激发宝宝的活动兴趣等。游戏结束后引导家长还要提醒宝宝收拾整理自己的纸条,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等等,培养宝宝自己整理的好习惯。经过我对家长的一系列指导,最后洁洁的小面条撕得越来越棒,妈妈也开心的笑了。因此在早教活动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作为老师,我们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的指导家长去指导自己的宝宝进行各种活动,让宝宝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锻炼和提高,而不是代替宝宝活动。